“我市穩步推進‘雙碳’工作,綠色轉型取得的新成效令人倍感振奮,對天津未來發展更加充滿信心。”連日來,市政協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組織市政協常委深入企業、走進科研院所、察看項目建設現場,實地感受我市大力推進“雙碳”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為全面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凝聚共識,進一步堅定推動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
炎炎夏日,樹木蔥蘢,一派勃勃生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化化工發展有限公司、南港工業區、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盛鋼絲繩有限公司、友發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楊柳青發電廠、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市政協常委們一路行來,邊看邊問邊思考。綠色、低碳、數智賦能帶來的強烈“沖擊”,讓大家印象深刻。
“強化源頭污染防控效果如何?”“如何優化減污降碳技術路徑?”“加強綠色項目推廣應用有哪些舉措?”……政協常委不時提問。
“友發鋼管在環保治理與改造方面累計投入超過7億元。”“天津石化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主要污染物總量持續消減,‘增規模不增取水’勢頭鞏固。”“近五年來,渤化集團所屬重點耗能企業先后實施綠色化、低碳化改造104項,節能約7萬噸標煤,2021年末建成運營了1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項目,將二氧化碳廢氣變為原料。”“目前,首批百億級石化化工裝置已經在南港工業區投產,我市與中石化集團合作建設的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項目已全面啟動建設。”……相關負責人一一作答。
“搞好環保我們是第一受益人,搞不好環保我們就是第一受害者。”天津友發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一席話道出了許多企業的心聲,贏得了市政協常委們的點贊:“我們看到了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努力,更加堅定了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這次視察讓我開拓了視野,對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應用有了更深入了解。”市政協常委、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張津奕不禁感嘆。
“這些企業基本解決了污染嚴重、‘三廢’處理不到位的問題,整體情況令人欣喜。”市政協常委、天津理工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盧俊瑞對于企業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企業還需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提升整體管理水平、經營水平、生產水平。通過工藝優化、能源優化來降低能耗,不斷提高‘三廢’利用水平,實現變‘廢’為寶。”
南開大學循環經濟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軍鋒對此深表贊同。“要深刻認識減污降碳本質上是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轉型問題。”他建議,要在抓企業數字化、智能化運營的同時,抓產品結構優化轉型,加快企業零碳電力供應體系建設,探索工業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化模式,積極用好碳交易等市場化手段,加快推動碳密集型原材料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膜技術作為高效節能的共性關鍵技術,為推進零碳能源重構、低碳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氣體減排、負碳體系構建提供堅實技術支撐。”市政協常委、天津工業大學教授張玉忠建議進一步加強膜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回顧過去,是為了堅定信心;感受現在,是為了振奮精神;展望未來,是為了篤定前行。委員們表示,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市黨代會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政協優勢作用,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建言,加強民主監督,久久為功,日日用功,助力穩妥有序推進“雙碳”工作,為助推天津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本報記者 劉平)
|